永續環境
環境管理
政策及系統
中龍一直秉持做好環境管理與安全衛生管理信念,依國際趨勢將環境管理系統及安全衛生系統整合,特訂定環安衛政策,且ISO 14001及ISO 45001系統均取得第三方驗證單位驗證完成。

環安衛政策

ISO 14001證書

ISO 45001證書
環評承諾
中龍因應經環境部審查通過之「中龍第二期第二階擴建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環評承諾應辦事項,專案管理環評承諾追蹤管理計畫。追蹤檢討相關環評承諾事項及環境友善回饋計畫,並蒐集與前述事項辦理情形相關佐證資料,提出辦理情形之書面檢討,對可能違反環評承諾事項提出預警與因應對策管理方案共計35件,截至2024年執行進度及方案工作摘要如下表:
執行進度表 | |||
---|---|---|---|
現況 | 案件數 | 備註 | |
1 | 計畫中止 | 2 |
|
2 | 已結案 | 31 | |
3 | 執行中【註3】 | 2 | |
總案件數 | 35 | ||
結案率=結案數(含計畫中止)*100/總案件數 | 結案率% =33*100/35=94.3% |
- 「燒石灰工場CO2製成輕質碳酸鈣計畫」中止之原因,因投資廠商無法取得該計畫案用地,故於2010.09確定停止執行。
- 「建立逸散懸浮微粒本土係數及指紋計畫」中止之原因,本公司配合「臺中市公私場所管制生煤及禁用石油焦自治條例」,改建露天料場為室內化,提出環評內容變更,本案「原物料逸散懸浮微粒本土排放係數及指紋建立計畫」亦申請不執行。
- 執行中方案工作摘要如下:
法規遵循
法規鑑別
中龍透過網路系統,收集政府公告之相關法規資訊,再分送各相關權責單位實施法規鑑別,以及早因應及配合,近五年環保法規鑑別成效如下表:
溫室氣體排放【重大主題】
衝擊影響
中龍鑑於溫室氣體排放造成全球暖化,致使全球氣候變遷和聖嬰反常性氣候變化,導致極端氣候災害之風險,造成產業營運衝擊或供應鏈斷料,潛在衝擊如降雨模式和極端天氣的變化,可能會面臨暫時的生產中斷甚至重大設備損壞;極端天氣事件(如颶風與洪水)的嚴重性與頻率增加,如港口冰封或原料產地水災,使出貨裝船延遲,上下游供應鏈無法即時配送;「氣候變遷因應法」施行,碳費的徵收,潛在衝擊增加營運成本。風險財務影響及因應與機會如下:
風險及財務成本增加承諾
中龍依據擴建計畫之溫室氣體環評減量承諾,經內外部減量後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淨排放量)不得超過環評承諾之排放總量上限(否則應按比率自行削減、減產或購買碳權)。因此,本公司積極推動廠內節能減碳方案,及掌握廠內各年度之全廠溫室氣體排放量。
指標與目標
短期目標(1~2年) | 中期目標(3~5年) | 長期目標(5年以上) |
---|---|---|
|
|
|
採取行動
- 精進技術與設備能力,妥適設備汰舊換新,提升環保效能。
- 加大力度執行節能與效率提升減碳工作,朝精益求精,積少成多方向努力,將透過每年盤點行動方案找出減碳空間。
- 為有效監控全廠溫室氣體排放量,於2013年建置「溫室氣體資訊系統」,每月盤查溫室氣體排放量,並預估該年度所需之溫室氣體減量額度需求,作為中龍購買碳權或及產量調整之參考。
- 中龍建廠時即以最佳可行技術進行規劃設計,並投入各項環保設備改善更新,達持續減量之目的。
評估方法
中龍自2014年起溫室氣體盤查資料皆通過第三方查驗機構(DNV)查驗,並取得查證聲明書。
利害關係人議合
中龍依據利害關係人議合機制定期或不定期進行溝通互動,遵守環境部規定,將該資料登錄於事業溫室氣體排放量資訊平台。
執行成效
中龍2024年經自行盤查全廠溫室氣體排放量為8,982,962公噸CO2e(範疇一排放8,791,141公噸CO2e;範疇二排放191,821公噸CO2e),依環評計算之產品排碳強度1.910,排碳強度超出環評承諾限值部分,待外部查驗證並提報盤查登錄系統後,另申請碳權註銷以符合環評承諾,近五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如下表:
管理活動亮點
【節能減碳及碳中和推動小組】
中龍為減緩氣候變遷之影響,參照中鋼集團方針於2022年1月成立「節能減碳及碳中和推動小組」,啟動碳中和路徑規劃,以2050年達成碳中和為努力目標。短期擬以「加大力度執行能效提升」方案為主,並配合中鋼集團研發及整體規劃,努力推動減碳工作,並採滾動式檢討相關策略,2024年推動之工作說明如下:
- 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依環境部規範取得查證聲明,並完成相關申報作業,同時確認溫室氣體排放量符合主管機關環評追蹤查核之要求。
- 蒐集氣候變遷因應法之最新訊息,並適時研擬因應策略,以爭取公司最大權益。
- 參與經濟部工業局產業自願節能減碳工作,2024年節能減碳成果為5,602噸CO2e。
- 中龍碳中和路徑初步規劃,採近十年產量最佳之年度2018年為基準年,排放量為11,298,510公噸CO2e,彙整溫室氣體量的方法為營運控制法。碳中和路徑初步規劃如下圖::

【參與國際溫室氣體組織】
中龍自2019年起,參與世界鋼鐵協會(WorldSteel Association,簡稱WSA)推動Climate Action Programme之CO2 Data Collection活動,主要為該協會透過蒐集彙整國際主要鋼廠之溫室氣體排放資料,研究分析及建立國際鋼鐵業排放量資料庫。參與活動及提交溫室氣體排放量資訊,成為WSA氣候行動成員(Climate Action Member),下圖為2024年獲頒之證書。

【第三類產品環境宣告】
(Environmental Product Declaration)
中龍因應客戶需求,於2024年依據ISO 14025:2006及ISO 21930:2017 標準,執行型鋼及窄板產品第三類環境宣告,於11月份通過第三方查驗機構(UL)查證並登載於UL-SPOT網站。

空氣污染物【重大主題】
衝擊影響
中龍鑑於政府逐步加強空氣污染之管理及當地居民對空氣品質改善之期待,於建廠時即採空污防制最佳可行控制技術,除符合法令規定、環評承諾外,亦不斷進行相關環保設備改善計畫,評估各項可行空污減量計畫,改善民眾對鋼鐵廠高污染印象,並減少營運活動對環境造成之衝擊影響。
承諾
- 依據環境影響評估承諾,執行空氣污染物排放總量管制,並於營運前達成減量目標值(含受輔導廠商),否則按比率自行削減或減產。
- 營運階段依法設置之煙道空氣污染物連續自動監測設施(CEMS)將依據環保局之相關規定,辦理與環保局之電腦連線。
- 符合法令規範加強執行教育訓練,預防設備故障,降低污染物之排放。
- 依據ISO管理系統,承諾符合相關法規,並鑑別相關的法令規章與其他要求事項。
指標與目標
短期目標(1~2年) | 中期目標(3~5年) | 長期目標(5年以上) | |
---|---|---|---|
減量規劃 |
|
|
採取行動
中龍為積極改善空氣品質降低環境衝擊,持續環保投資各項改善措施,預計2025~2030年完成之環保改善計畫合計185.45億元,並配合行政院推動之「空氣污染行動方案」,每半年參加經濟部與環境部共同辦理之國(公)營事業空氣污染防制及改善作為檢討會。
完工年度 | 改善措施 | 預計減量成效(公噸/年) | ||
---|---|---|---|---|
粒狀物 | 硫氧化物 | 氮氧化物 | ||
2025 |
|
0.38 | 0.49 | 0.84 |
型鋼工場復熱器汰換 | - | 0.73 | 0.6 | |
2030 |
|
0.38 | 0.49 | 0.84 |
合計 | 0.76 | 1.71 | 2.28 |
管制之物種 | 改善對策 |
---|---|
硫氧化物 | 中龍已設置1、2號燒結脫硫設備,並透過自廠燃氣含硫份降低,以及採用低硫份之燃料及原料,降低硫氧化物排放。 |
氮氧化物 | 中龍已設置1、2號燒結脫硝設備及1~4號鍋爐脫硝設備,並針對1~4號鍋爐及軋延產線加熱爐設置低氮氧化物燃燒器,降低氮氧化物排放。 |
粒狀物 |
中龍已於各製程設置靜電器及袋式集塵器等防制設施,每年並編列預算,積極維護防制設備效率。為減少原料儲存場之粒狀物逸散,建廠時已在料堆四周設置23米高防塵網,並於料堆設置自動灑水設備及噴灑化學穩定劑,可防止粒狀物逸散。
2024年更進一步完成整體料堆室內化之目標,並於2025年起,可減少粒狀物排放58.5公噸/年。 |
PM2.5 | 透過設置靜電集塵器、袋式集塵器、濕式洗滌器及料堆設置防塵網、自動灑水設備、噴灑化學穩定劑,減少原生性PM2.5排放量;於燒結工場設置De-SOx及De-NOx、動力工場設置De-NOx等設備,以減少PM2.5之前驅物(SOx、NOx、VOCs)排放量。 |
評估方法
中龍於2010年成立環境監測中心,針對廠內固定污染源排氣實施連續監測及定期檢測。截至2024年12月止,廠區煙囪總數共79支,其中有13支設置了連續監測系統,以監控傳統污染物(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及粒狀物)的排放濃度及總量。監測系統與臺中市環保局即時連線,接受市政府的嚴格監督。
利害關係人議合
中龍依據利害關係人議合機制定期或不定期進行溝通互動,並將資訊揭露環境部固定污染源管理資訊公開平台、永續報告書及中龍官網。
執行成效
中龍透過各項空氣污染改善措施,經以連續自動監測設施(CEMS)監測及定期人工採樣檢測,並依空氣污染防制法相關規定,每季申報空污排放量,近三年排放值如下表:
管理活動亮點
綠色環境
綠色採購
中龍落實綠色採購,要求供應商提出符合限用有害物質保證書或分析報告,降低產品含有害物質之風險,供管制單位作為判定有害物質可控制水準之依據,確保產品符合RoHS / REACH 法規之管制規範。另辦公室用電腦設備及耗材,採購具綠色環保節能標章之產品,2024全年綠色採購金額,共25,263,875元。近五年綠色採購金額如右圖:
環境綠化
- 中龍為響應環境綠化,分階段進行廠區植栽綠化工程,選擇栽種可適應海線地區強烈東北季風吹拂的喬木及灌木,如山欖、羅漢松、龍柏…等,並透過搭配植草皮的方式,達到生態及林相的豐富化;同時考量各種高層次、多樣性與蜜源植物,以作為野生鳥類棲息活動棲地與充當避免受干擾之緩衝區。此外,2017年起配合臺中市政府推動8年100萬棵植樹計畫,每年持續進行廠區綠化,截至2024年底共植樹約達12,700棵,全廠區綠化面積合計達17.59公頃,佔廠區總面積達6%以上,廠區綠化面積已超過環評承諾之目標,並達促進空氣品質淨化及減碳抗暖之功效。
- 在不影響生態環境之前提,隔離綠帶維護工作盡可能採減少除草或噴灑殺蟲劑等方式管理,以期降低環境危害風險,增進廠區綠化友善環境。



生態保育
【環境概述】
中龍廠區行政區域隸屬於臺中市龍井區,廠區位於大肚溪出海口右岸,鄰近臺中港與台中火力發電廠。廠區內環境為工廠、專用碼頭與辦公大樓,廠內道路兩側種植行道樹,行政大樓附近有較大面積樹木植栽與草坪;周邊環境為臺中港碼頭、工業區、大排、住宅與農耕地。
廠區綠化實景

環境照-計畫區(行政大樓與草坪綠地)

環境照-計畫區(廠房)

環境照-計畫區(土地公廟與樹木植栽)

環境照-計畫區(池塘)

環境照-鄰近區(麗水村臺中港特定區水資源回收中心水池附近池沼)

環境照-鄰近區(台中火力發電廠)

環境照-鄰近區(三港大排乾潮)

環境照-鄰近區(三港大排滿潮)
【生態調查】
中龍於建廠完成後,於2017年針對本廠及鄰近區域進行陸域及水域生態調查,調查項目包括陸域動物(鳥類、哺乳類、兩棲類、爬蟲類、蝶類)、水域生態(魚類、底棲生物、浮游植物)。陸域動物調查範圍為計畫基地以及外圍1000公尺範圍內;水域生態於大肚溪河口設3處測站,分別為W1測站(大肚溪出海口)、W2測站(大肚溪與三港大排匯流處)、W3測站(麗水村竹筏碼頭與61線快速道路大肚溪橋之間)。調查範圍右圖。

【調查結果】
- 陸域動物調查共記錄鳥類97目19科30種213隻次,哺乳類3目4科6種16隻次,爬蟲類1目2科2種6隻次,兩棲類3科4種20隻次,蝶類4科9種33隻次。發現黑翅鳶、小燕鷗與鳳頭燕鷗等3種珍貴稀有保育類動物。
- 水域生態調查共記錄魚類4目7科8種37隻次,底棲生物4目7科13種212隻次,浮游植物2門17屬27種。
- 調查期間並無發現異常現象。

水域生態測站-W1大肚溪下游出海口

水域生態測站-W2大肚溪與三港大排匯流

工作照-蝶類調查

工作照-夜間動物調查

工作照-底棲生物調查

工作照-浮游植物採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