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方針

永續貢獻

8.1

以創新、就業、分配為核心價值,維持經濟適度成長

貢獻摘要

  • 高品級產品比率54.10%,電爐精緻鋼品比率25.59%,達成年度目標。
  • 初任師級37,300-39,600元;員級為29,100元(加計伙食津貼共32,100元較2024年最低工資28,590元高12.28%);年度薪資調幅3.99%。

8.5

提升勞動生產力

貢獻摘要

  • 中部地區占總員工比率74.22%,顯示促進當地就業機會。
  • 設備零配件國產化完成58件,節省金額55.1百萬元,增加國內就業機會。

8.6

落實學用合一、培訓措施,強化青年就業能力

貢獻摘要

  • 落實經驗傳承及知識管理,截至2024年共有19,384件知識文件、429門E-Learning課程及345件流程式知識文件。

8.7

促進工作環境安全,及保障女性勞工參與工會權益

貢獻摘要

  • 全職人員加入中龍企業工會之比率為98.13%。
  • 零重大職災。
  • 辦理安衛相關訓練共計21,356時。

8.10

藉由節水循環、回收科技等措施,提升工業、農業用水效率

貢獻摘要

  • 製程用水回收循環率達98.60%。
  • 推動「福田放流水回收再利用計畫」,2023年動工興建,預計2026年完工並接用福田水5.8萬噸/日。

8.13

發展綠能科技,提升能源自主與能源多元性,鼓勵再生能源發展

貢獻摘要

  • 自發電佔總用電比率83.33%。
  • 截至2024年完成建置了11,857kWp以上之太陽光電設施。

11.2

為所有的人提供安全、可負擔、可及性高,且符合永續發展的交通運輸系統。包含改善道路安全、擴大公共運輸及滿足身障及老弱婦孺的運輸需求

貢獻摘要

  • 提供中龍往返臺中市區,依行駛路線分別為「臺灣大道線」及「西屯國安線」。

11.6

減少都市環境所造成的有害影響。包含空氣品質、水、其他都市廢棄物的管理

貢獻摘要

  • 積極改善空氣品質降低環境衝擊,持續環保投資各項改善措施,預計2025~2030年完成之環保改善計畫合計185.45億元,並配合行政院推動之「空氣污染行動方案」,每半年參加經濟部與環境部共同辦理之國(公)營事業空氣污染防制及改善作為檢討會。
  • 配合冬季減排政策,2024年9月至2025年3月合計共減少粒狀物40.49公噸、硫氧化物153.73公噸、氮氧化物172.17公噸及揮發性有機物19.91公噸。
  • 每日執行廠外公用道路洗街、掃街各75公里,改善鄰近地區空氣品質。
  • 事業廢棄物資源化97.80%。

11.12

提高建築物節約能源減碳效益

貢獻摘要

  • 完成36件節電計畫,節電效益約為26,025,282kWh,減碳效益約12,856公噸CO2e。
  • 配合政府推動節電1%政策,由2012起截至2024年底,平均年節電率達3.20%。

12.1

落實綠色工廠制度, 推廣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 C2C) 設計理念,鼓勵企業生產綠色低碳產品

貢獻摘要

  • 產出製程副產品207萬公噸。中龍將99.8%的副產物回收利用為資源,只有剩下的0.2%才以焚燒或掩埋的方式進行安全處理。

12.2

掌握關鍵物料使用情形,納入物質生命週期的永續管理,促進原物料永續使用

貢獻摘要

  • 電爐製程主要原料為廢鋼,在循環經濟上,除可促進產業鏈結共生,提高生產流程能資源效率,減少廢棄物產生,同時強化回收循環體系,加強前端分類及回收成效,升級回收再利用。

12.4

經由綠色生產減少廢棄物產生,提升廢棄物再利用處理技術能力,促進資源再生產業朝更高效益發展,遵照國際公約管理化學物質和廢棄物

貢獻摘要

  • 中龍產出的有害廢棄物主要來自電弧爐煉鋼製程之集塵灰,其餘如塔渣(來自煉焦製程)、廢酸(來自化驗室)等。產出之有害事業廢棄物之處理,例如塔渣均全數於廠內製程回收處理,電弧爐煉鋼製程之集塵灰委託台灣鋼聯資源再利用,廢酸則委託合格處理業者處理。

12.6

鼓勵企業採取永續發展措施與揭露永續發展資訊,同時確保資訊正確度與品質

貢獻摘要

  • 自2011年開始每年出版永續報告書,並建置永續官網,完善非財務資訊揭露。
  • 中龍每年針對溫室氣體之排放量進行估算,溫室氣體盤查資料皆通過第三方查驗機構查驗,並取得查證聲明書。
  • 因應環境部法規修改,自2023年起溫室氣體盤查申報資料修正為不計水淬爐石外部減量效益。

12.7

推動公私部門增加綠色採購

貢獻摘要

  • 採購具綠色環保節能標章之產品,全年綠色採購金額共25,263,875元。